乔杨:搭起先进教育交流模式的桥梁

  • 我要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422125013.jpg

多年来,乔杨一直从事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他强调教育要适应个体需求,这一原则在国际教育中需要结合本土文化差异,才能灵活应用。他认为国际教育与交流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能力和实践精神的个体。就像夸美纽斯曾经说过的那样: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改变国际教育模式

乔杨从事国际教育与交流这个行业,多少是带着些宿命的。从小受做国营企业厂长的父亲影响,乔杨对市场营销和应用非常感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家人的影响下选择了留校任职。

当年乔杨的主要工作是做国际教育与交流。但恰恰是这份工作,时常让他感受到“文化撕扯”的痛苦。一方面,他要遵从传统事业单位因循守旧的上下级关系做事,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潮的影响而时刻想做出改变。几年时间过去,这种现状让乔杨身心俱疲。于是,他决定做出改变:自己创业。

多年做国际教育工作,让乔杨认识到在这个行业,创办国际学校是整个产业链的终极目标。但早已熟悉行业运营流程的乔杨认为,如果不能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就无法得到体现。

2013年,乔杨开始正式启动自己的计划。他先是走访并对接了美国的哈佛、耶鲁,然后又对接了牛津、剑桥等国际上排名靠前的大学。这种模式对接成功后,他又开始对接中小学教育,短短1年时间,他就布局了全省40多家学校,并全部对接了不同的教育模式。为此,他还事先编写了一本类似美国生活指南类的小册子,让学生先了解在美国学习该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安排学生住进美国家庭,感受美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模式。一周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他还对中美两地的学校分别提出要求,在学生出发去美国之前,双方要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慢慢熟悉起来,并且要求过年过节时候互相写贺卡,发电子邮件和视频,关系融洽之后,才能去美国体验真实的教学场景。

乔杨说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辛苦活,同样是挣钱,应该更简单一些才好。但乔杨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么做的最主要宗旨是增进了解,加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教育与交流的目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改良,而是一种模式改良。

为此,乔杨曾跑遍了美国1000多所中小学,也受到美国当地很多人的欢迎,甚至有的地区的市长都会来参与到乔杨的活动当中,并且亲自给优秀学生颁奖。

回归教育本来的样子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一点,乔杨颇为认同。

最初,乔杨的生源很多都是没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但这些学生和家长却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们想得到更好的教育并实现阶层跨越。所以他们找到乔杨,希望从他这里找到答案。

在乔杨的印象中,一名张姓男生非常叛逆。而因为叛逆,所以导致成绩很差,没能考上高中。来到乔杨创办的学校后,这孩子依旧保持着叛逆的个性,不但学习成绩差,偏科严重,甚至还有厌学等不良情绪。但令乔杨没想到的是,这孩子跟随乔杨去了一趟美国暑期夏令营后,整个人竟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在美国学校学习一周后,认为美国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自己,于是很快转变了学习态度。后来,他顺利考入了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这让乔杨非常高兴,自然而然对他的关注也多了很多。

大学4年,这位学生非常努力,本科毕业时GPA已经接近满分,又被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录取。毕业后,他顺利进入谷歌公司工作,前景一片光明。这样的例子,在乔杨这里不胜枚举。

乔杨说自己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曾经在他负责的班级担任过班长的学生。这学生是当年为数不多可以勉强考上高中的。按照他未来的发展,在国内很难考上本科院校。但后来在跟随乔杨去美国学习一段时间后,他考入了一所排名非常靠前的理工科学校,并在毕业后,拿到了除麻省理工外所有他报考的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几年时间过去,乔杨的成就感满满:这些曾经连考高中都困难的学生,在这里经过几年的学习,大多数人都考进了美国排名前50的学校,甚至很多人还进入了常春藤学校,其中不乏哈佛、芝加哥、康奈尔和布朗大学这样级别的名校。

随着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被传播开来,乔杨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目前,慕名而来的外地学生中,只上海和苏州的学生就已经超过了1/3。

乔杨说唤醒学生学习的乐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层面的坚守。因为很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乔杨认为,做教师吃的是良心饭。因为本身平时的教育并没有一个量化标准,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所有的标准都体现在升学方面。

所以,乔杨对常规教学抓得也非常紧。他说教育应该回归其本来的样子,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为了升学率让有些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权利。他说办教育不能把教育做成生意,这是他做人做事的初衷。

成就行业专家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做国际教育行业的,大部分都把留学服务做为主业。但乔杨却说做教育一定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和决心。尤其做国际教育与交流,文化交流才是根本。

为此,几年间,乔杨访问过全球超过2000所学校,走访过美国38个州,甚至连一些别人关注不到的美国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都去访问过。在寻访过程中,乔杨学习他们在教学层面的创新理念,也通过教学对比,以此来改良日常的教学。

经过几年的时间,乔杨认为全世界并没有一所完美的学校。每所学校都各有特点,但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乔杨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注重人性传达的学校。孔夫子早就以“因材施教”而得到世人的认可。教育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学校却依然无法做到。

2017年,乔杨组织策划了“走进美式课堂夏令营”活动。他邀请了美国教师志愿者来到自己的校园里,与数百名中国学生共度10天。这10天时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收获很大。活动举办到第三届的时候,他甚至还邀请了165位中国教师走进美国老师的课堂进行学习交流。

乔杨说自己组织“走进美式课堂夏令营”活动,是因为看到很多经济条件没那么好的学生,他们无法走出国门去体验更适合自身的教学。于是他就想把那些教育先进国家的老师带到中国来,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2019年,乔杨受邀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AESA大会。AESA是全美教师协会举办的大会,当人们第一次在这样的会议上看到有中国人进行主题分享时,都感觉非常惊讶。他说这次会议对自己来说价值很大。这次会议,不但让乔杨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美国教育,也让美国人第一次正式关注到中国的国际教育。

其实早在2015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媒体就用头版头条报道了乔杨创办的学校,并高度赞扬了他与威斯康辛州教育部门合作的“2+1”教学模式。而乔杨也史无前例地为当地输送了近50名中国学生。而最终这50名学生也获得了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甚至有的学生最终做出成绩,在当地学生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3年,因为乔杨在国际教育与交流领域做出的贡献,他被评委侨青先进人物。而此时的乔杨,早就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他不但是张家港市欧美同学会秘书长,也是苏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甚至在侨联、市政协以及侨商商会等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小结

近20年来,乔杨一直都在做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近期,他开始把业务发展到了英国、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他说自己从业多年,积累了非常多的资源,他想把这些资源分享给全球更多有需要的学生。同时,他也通过国际教育与交流工作,帮助部分华裔学生走进中国家庭学习中国文化。在国际教育与交流这条路上,乔杨的路越走越宽。

相关推荐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